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的品质及利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民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张,大型医疗建筑综合体已是屡见不鲜。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绿色建筑的今天,医疗建筑作为规模庞大并且功能特殊并且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别,更应在其运行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这“四节一保”方针,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表率。通过对其地下空间的关注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大型医疗建筑通常由门诊、医技和病房几部分组成,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医疗建筑有越来越明显的向高层化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埋深,设置地下空间成为必然。如果能合理有效的将地下空间加以利用,将会在节地、节能及扩展医疗空间等方面为医院带来较大收益,并且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一. 创造可以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
医疗建筑功能复杂,需要的各种设备、机房众多 ,而且医院内人员众多,停车问题也是每个医院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一般医院都会将设备机房和停车场作为地下室的功能首选。但是地下室阴暗潮湿,设备久存于此容易锈蚀,且环境幽闭,让人不易识别方向,因此如何提升地下空间的品质是我们在设计中应予以关注的一个重点。首先应为地下室创造尽可能的通风采光条件。
1. 总体规划利用地势高差
在规划设计中,当场地具有较大的地势高差时,可以将地势高差加以利用,使地下室成为半地下室,保证地下室可以有一面或者两面可以获得直接的对外通风采光条件。如在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的设计中,整个用地西北高、东南低。在总体规划中,将用地整理成三块台地,从东往西依次是高压走廊区台地(东广场)、医疗区台地、生活区台地;医疗区台地比高压走廊区台地高(东广场)5.7米。由于主城区在基地东南,医疗区综合楼顺势布置在医疗区台地最东侧,这样地下室从东广场看即成为地面层,获得了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2. 开挖下沉广场、天井和通道。
在没有条件利用地势的情况下,应尽量设置下沉的天井、广场和通道。
大型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决定,往往占地面积较大,而出于对土地利用的考虑,地下室往往满铺设计,面积更为巨大。如此大面积的地下空间,仅利用单面的通风采光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建筑内部结合功能尽可能的设置下沉空间,如广场,内天井,通道等。
下沉广场在大型商业建筑中较为多见,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也引入医疗建筑中,能有效的分散人流和车流,并使地下空间有更为宽展的直接对外界面,创造丰富而有活力的建筑空间。
医疗建筑面积巨大,天井的设置可以为建筑中部位创造通风采光的条件,可以顺势将天井下沉至地下,甚至在有条件设置下沉天井的位置,单独开挖地下室采光天井,可以有效改善地下室的通风采光条件。如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的设计中,在用地较为宽敞的东侧和北侧,专门开挖两个采光天井,面积虽不算大,但也可以使地下设备用房获得采光及通风,避免设备因环境阴暗潮湿而锈蚀等诸多问题。
下沉通道的设置则可以为地下人流疏散及物流运输等提供便利条件,且没有上盖的下沉通道也可以作为采光天井利用。
3. 设置屋面采光窗和光导照明系统
有些地下空间,其上为广场或庭院,没有建筑物,在这种部位应在不影响上层功能及流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开设屋面采光窗。屋面采光窗与一般窗户相比,采光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开启时的通风效果也较为理想,并且可以通过遮阳百叶等辅助手段有效避免阳光直射等问题,因此是一种可靠、理想的通风采光方式。从天窗直射下来的阳光在相对幽暗的地下空间将形成强烈的导向性。将采光窗结合功能设置在地下空间的车库或疏散出口位置,可以为地下空间的人群提供较强的引导性,指引人们快速找到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或交通厅。
4. 光导照明系统
光导照明系统是国内外普遍推崇的一种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的新型照明产品,是通过采光罩高效聚集室外光线,并通过特殊材质制作的导光装置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
将这种系统应用于地下空间,也可以起到较好的照明效果,有研究表明,安装光导照明后,可以降低建筑物内部80%以上的白天照明能耗和10%以上空调能耗,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地下照明方式。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地下车库的设计中,设计者就采用了光导照明系统,为地下空间提供低能耗的照明。
5. 将室内共享空间延伸至地下
传统上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将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与地上功能完全隔绝,其实若可以将室内空间的共享空间延伸至地下,除了增强地下室的采光效果,也是将其它医疗及辅助功能引入地下的一个有效手段。使地上地下可以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
二. 将医疗空间及后勤保障功能引入地下
当地下空间的空间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后,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则可以更加合理和灵活。一些相对次要的医疗功能和后勤保障功能就可以放在地下空间,既可以加强与地上功能的联系,又有效避免对地上医疗空间的挤占。
如西海岸医疗中心的将人流较多的输液厅设在地下空间,通过设置下沉天井、采光天窗等手段,获得了良好的室内环境,使用后也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医院运行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中心供应室、洗衣房、营养食堂等,这些功能如放在传统意义上的地下室,由于没有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使用起来相当不便,中心供应室更有规范严格要求必须要有自然通风采光的条件。而这些功能放在地面,对医疗用地及空间会造成挤压,单独建设又联系不便。因此当地下室空间品质得以提高和改善后,将这些功能置于地下,则再合适不过。在节省空间和土地的同时,又可以与其上的医疗功能区形成便捷的垂直流线,有利于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
例如:将中心供应室设在手术室的正下方地下空间内,可以设专用的洁净物品运输梯将清洁物品直接送至手术室,避免交叉感染。将洗衣房设在布草收集通道下方,污染的被单等可以由设在标准护理单元内的布草通道直接投入地下室洗衣房的污物接受间,节省了专人运输的成本,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将废弃医疗物处理区布局在地下室污物电梯周边,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后运出,有效避免二次污染,保证医疗环境的安全。
三.利用室内装修及标志引导系统提升地下空间品质
1.划分区域 利用室内装修及色彩的变化,可以将地下空间根据医疗功能等划分为若干区域,区域的设计可以塑造出富有特色的个性空间,打破地下空间的沉闷感觉。通过创造有明显特征的区域来加强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方向感并提供更令人振奋的室内环境。
2. 创造节点空间 在地下建筑的主要出入口的门厅、室内中庭和重要的流线交叉点利用特色节点空间组织供人流集散和休憩,改善地下建筑空间单调、沉闷的环境,并使地上空间自然的与地下空间连接,形成流动通透的空间。
3.材质及色彩
由于防辐射及承重等方面的考虑,医院常将放射科和核医学科放在地下,患者在这些科室就诊时,往往环境封闭而压抑,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而这些检查科室由于防辐射的要求,不可随意开窗,因此在这些地下空间中,利用色彩和装修材料及手法来改善空间品质就尤为重要。
墙面的色彩应选用温暖而明亮的浅色系,创造洁净而温馨的感觉,由于在这些房间做检查的病人多为躺卧位,视力所及范围内大部分是顶棚,因此顶棚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可以在顶棚上通过壁画,色块图案等方式来进行美化,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
在患者候诊区,应创造开敞流动的空间感觉,避免采用线性候诊廊,多利用玻璃隔断增加空间的开敞性及通透性,同时室内摆放绿色植物或在候诊区设置小的景观节点,也可有效缓解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幽闭感,利于患者放松心情,稳定情绪。
4.设置有效的标识系统
人们在地下空间容易失去方向感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在医院这种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建筑中。通过设置清晰易识别的标识引导系统,可以使人们快速准确的到达目的地,减轻地下空间对人情绪的不利影响。
在2011年颁发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中,第5.0.10条规定:医院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至少20%的建筑面积应安排在地下建造,减少开发覆盖面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鼓励,因此在设计中,对地下空间的品质和利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为建设绿色医院提供更为有益的助力。
参考文献:城市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探讨 沈沉 (解放军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南京 210007 )
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地下空间的利用 李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