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院区方案设计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宣统三年(1915年)在蚌埠设立的蚌埠药房,民国10年(1921年)在蚌埠组建蚌埠医院,距今已近百年院史。2004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至2011年,医院被评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现医院编制床位590张,开放床位900张。
二、用地概况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院区座落在蚌埠市淮上区,南邻龙华路,东临昌平街。西侧和北侧为规划道路。基地四面环路,交通便捷。地势整体相对平整,西侧现有一条南北向的水沟。
三、规划理念
1、合理的功能分区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作为蚌埠市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其功能性是首要的;功能分区的合理性,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使用效率。
2、有效的交通体系
医院的交通系统分为内环和外环“双环”道路体系,高效、清晰、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为医院的良好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3、中心明确的布局方式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医院的整体布局以医疗区为中心,医疗区布局以医技为中心,采用环绕式布局,放射状生长式发展模式。
4、有机发展的医院
医院的当下建设与长远发展均非常重要,保证医院发展的有序性、合理性,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灵活多变的发展模式,力求在以后的更新设计中始终保持在国内医疗机构中的先进性,可持续性。
5、高适应性的医院
医院的高速发展带来医院的常变性,设计中使医院的规划高适应化,引入模块化设计,柱网采用8米1模数化柱距,适用医院以后的功能调整,并适用于地下室各方向停车。
6、灵活多变的发展模式
门诊医技周围设计四栋既相对独立又与中心区紧密联系的建筑,即可作为医院优势科室的分中心发展,也可统一管理作为医技与住院的发展用房。适应医院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四、医院整体规划
此次规划设计,既满足医院的近期需求,功能完善,造型完整,又充分考虑医院的二期发展,并为更远期的发展预留用地,满足医院不同时期不同发展模式的需求。
规划布局
基地呈东西长的矩形用地,四面环路,并位于老城区的北侧,考虑上述因素将医院的主出入口放于用地的南向,结合东南侧一处公交停靠点,方便前来就诊的患者。
布局设计中,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将医院的医疗区集中布置于用地的中心部位,各功能区通过医疗街紧密联系,形成集中的医疗区。将科研教学、行政办公、后勤辅助、感染门诊等功能区围绕医疗区发散布置,并通过设置 “双环”的交通体系将医院的各个功能串联起来。
整个医疗区又以医技为中心,门急诊、住院、医院分中心等各功能区域均能便捷的到达医技区域,方便病人的检查及治疗,缩短就诊流线。
1、出入口设置
将医院的主入口设于南向龙华路,作为医院的门急诊、分中心的出入口。北向设次入口,作为医院的住院入口及科研教学、后勤辅助的出入口。东侧设次入口,作为污物的出口。西侧设次入口,医院四面均有出入口。
交通系统
结合医院内部功能形成内环与外环“双环”式交通体系,内环将医疗区串联起来。外环将后勤办公及科研教学区域串联起来,与内环内的医疗区形成区域性的独立。两环之间又通过道路的衔接,使各个功能便捷的串联起来。并使医院道路交织成网,满足消防要求。
2、医院停车
医院停车采用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院区入口就近位置设置集中的地上停车,停车采用绿荫式停车场。地下停车采用集中式布置,设置立体停车库,适应远期发展。
3、分期建设
医院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一期建设为:门急诊医技楼,住院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后勤服务楼,办公部分一期设于门诊楼4楼,独立一区,方便到达医疗区各个部位,远期建成行政办公楼后,将现有办公迁走,可将其改为门诊发展空间。在医院南向门诊楼两侧分别设立心脑血管中心和康体保健中心。发挥大专科优势,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分流,避免人流过于集中,交叉感染等问题。二期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主医疗街向东西两侧延伸,分别接到二期新建的医技住院综合楼,这样二期建筑即与一期医疗区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综合医疗区。在全科培训楼旁边增建二期科研教学楼,在医院的西北角形成独立的教学区。在东北侧增建二期后期服务及办公楼,形成独立的办公后勤区。
在医院的东南与西南侧预留了两处远期发展用地,满足医院更长远的发展需求。
4、立体式洁污分流
污物通过污物专梯汇总到地下一层各区域垃圾站,定期通过专车统一收集,并通过东侧专设的污物出口运出医院,洁物通过地上各层运送,行成立体式的洁污分流。
景观设置
打造“花园式医院”。将老院区的花园式特点得到延续。
医疗功能集中布置,节省了大量用地用于景观绿化,共形成六个集中的景观庭院,分散于医院的各个位置,使患者在院内一步一景,处处都能享受到优美的景色,并可提供休憩的场所。在医院的西侧保留了原有的水系,加以改造,形成内湖,为医院增添了景观亮点,改善局部小气候,提高舒适度。
另外,还对内部的景观进行了独特的设计,我们将绿化庭院引入到医疗大厅即珍珠大厅内,结合医疗街,在医疗区的中心部位形成两个优美的绿化庭院。结合医疗街,为患者提供一个开敞明亮,景色优美的候诊空间,使其真正感受到“花园式医院”的特色。并将庭院局部下沉至地下一层,改善地下的通风采光环境,并紧靠交通核心,便于快速找到目标。
五、建筑方案设计
医院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我们的设计要使其在运营中具有可控性,对内避免交叉感染,对外避免环境污染。我们设计优化了使用流程,明晰了动线,互不交叉干扰,提高了效率。
现代化医疗街
设计中采用现代化医疗街体系,既可方便联系门急诊区、医技区和病房区,又可便捷联系二期发展区域。同时医疗街上布置了大量公共服务设施,流线简洁明了。
1、医患分流
设计中,遵循医患分流原则,病员和医生分别从各自的入口和专用通道进入医疗区,严格分流,分区控制,减少了交叉感染,可以从容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资源有效共享
设计时充分考虑相关科室就近布置,如内科与检验科及功能检查科就近布置;产科与产房就近布置;门诊输液与门诊药房相连布置;手术部与病理科和输血科上下对应;手术部与中心供应室通过洁物专梯和污物专梯垂直联系,避免二次污染。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避免人员的重复分配,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如门诊挂号收费与急诊挂号收费共享,门诊输液与儿科输液共享,手术中心、介入中心与门诊手术共享共同形成综合手术区等等。在地下一层设置物流中心,将药库、器械库、物资库等各种物资库房,统一就近布置,方便医院的物资采购与物资发放,统一管理。
2、人性化的医院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原则,为医院的使用者创造舒适便捷的就医、工作空间。
3、绿色医疗空间
设计注重自然采光通风,尽量避免无窗房间,在门诊医技区设计了多个采光井,解决了自然通风采光,又将绿色和阳光引入建筑,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明亮、舒适、温馨的绿色生态环境。通过一次集中候诊厅和二次候诊廊,实现患者分级候诊、治疗,方便管理,提高就诊效率和舒适度,一次候诊靠近东西主医疗街,并正对中心庭院,使候诊空间开场明亮,易于辨识,患者在候诊时能够欣赏到优美景色,减缓患者紧张的情绪,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
4、人性化设置
检验科采样窗口旁边设置专用卫生间,通过传递窗口与检验区相连,使患者在大小便取样后直接通过传递窗口送至检验科,有效避免对公共交通的污染。医技科室如放射科设置患者专用更衣间,既避免了患者随身物品对检查仪器的干扰,又保护病人的隐私和物品安全。每层均设置挂号收费服务区,方便患者就近使用。
方案注重无障碍设计,各主要出入口均设计为无障碍缓坡,同时建筑配置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卫生间,盲文提示等,方便了病员和残障人士的使用。病患和医护人员各自有专用电梯,医患分流,并有效的缓解了人流、物流压力,同时住院部患者电梯进行分区分层设置,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住院大楼设置手术专用梯,缩短路程时间,能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5、绿色医院建筑
贯彻“四节一保”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理念,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实现绿色医院的设计目标。
6建筑造型
建筑整体造型稳重大气,弧形裙房和简洁主楼展现了宏伟、大气的建筑形象,建筑整体态势成南低北高,形成强烈的秩序感,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同时,又能使病房及门急诊医技办公等有着良好的采光通风。
建筑立面简洁现代,相互错落的窗户,创造出有韵律感的立面形式,在形成了丰富光影变化的同时,却不失传统意蕴。建筑体量穿插组合,整个建筑群体协调统一,为周边打造出崭新的天际线。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建成后,将以完善的医疗体系,清晰的医疗流程,科学的医疗管理,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成为皖北医学领域的一颗崭新的明珠!